小學生暑假作業側重提升生活能力
小學生暑假作業側重提升生活能力
實習生 郭佳鑫 見習記者 崔凱歌
生活報記者 呂曉艷
盼望已久的暑假終于來了,20日,哈爾濱的小學生進入假期。爭當小發明家、打卡身心健康晴雨表、整理房間、做三明治、種植蒜苗……今年的暑假作業不僅內容豐富、趣味十足,更將提升生活能力的內容融入其中。
閱讀、摘抄……
階梯式作業自主選擇
據悉,今年暑假,哈爾濱市教育局提出,教師要合理布置暑假作業,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實施階梯式作業,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布置適合學生自主完成的活動類、實踐類、藝體類、勞動類作業。
孩子的暑假作業形式并非“一刀切”,而是階梯式,根據每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調整每科作業量。四年級張楚涵的家長說:“孩子在解決問題(應用題)這一科相對薄弱,這一類的作業就多一些。相對的,孩子的強項作業量也會調整。”
據家長講,孩子每天寫作業的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總體作業量不大,而且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孩子不同科目的學習能力。”三年級的暑假作業全部為自愿,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校推薦的作業,作業形式不限于閱讀、摘抄、手抄報等。“這種不強制的作業形式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也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三年級劉銘浩的家長對這種作業形式表示認可。
舊物改造 做小發明家
動手實踐作業自己設計
除了固定的每日一寫、每日一算、每日一讀外,哈爾濱新區第一小學校的暑假作業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德育發展。“我的假期我做主”,每名學生都要自己制定暑期計劃并制作手抄報,養成好習慣;助力健康生活,每天運動打卡并完成自己的身心健康晴雨表;踐行垃圾分類,進行舊物改造,做個小發明家。三年級柴浩添的家長說,孩子完成暑假作業壓力不大,“這種作業形式比較豐富,能讓孩子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整理房間、做飯、做手工
勞動成作業必修項目
哈爾濱市新康小學校的暑假作業分為必修和選修項目,并且根據高低年級的差異設置了不同任務。必修項目中,除閱讀與運動鍛煉,還規定學生自主勞動,整理房間、疊被子、在家人的幫助下做三明治、炒青菜,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學生們還將作為小志愿者,走進社區當環保宣傳員、參與義賣活動。選修項目則更加豐富,學生可以種植蒜苗并寫下觀察日記,也可以發揮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以及拼貼畫。三年級閆納菲的家長說,孩子很喜歡學校的創意手工作業,每次都很積極。